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近日,微信昵称为“初高中英语_肖老师”的网民在互联网传播“昨天的瓜不用吃了,唉,3个学生手拉手跳了”相关言论,并关联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的关于“作业熔断机制”的一封信,传言园区教育之所以改革是因为有学生跳楼轻生。
经苏州工业园区公安分局核实,该消息系不实信息。
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和谐清朗的网络环境。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到底该如何甄别信息真假练就辨识谣言的“火眼金睛”?以下这些知识务必要了解↓↓↓网络谣言的定义网络谣言是指别有用心的人员利用境内外网站、社交平台等网络介质,传播没有事实依据,且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不实信息。
网络谣言的类别1.网络灾害谣言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2.网络恐怖谣言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
3.网络犯罪谣言指捏造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群体的不满,同时也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
4.网络个人事假谣言指针对某些个人而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侵害当事人隐私,给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经济损失。
如何辨别谣言?网络谣言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特点,如何辨别您所看到的事件是否真实,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判断:1.文章发布的权威性注意观察文章结尾是否有署名或标注出处,判断其是否由权威媒体或机构发布,避免被作者主观臆测带偏。
2.内容观点的客观性阅读时应注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极端言论、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
3.浏览页面的健康性部分平台为吸引关注,将色情、浮夸等类型的图片设置为封面,或页面含有大量广告、网络小说链接等不健康内容。
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行政违法责任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编造、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将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
最后提醒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请广大网民依法依规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对网上编造、传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声明本文来源于苏州工业园区新闻中心、苏州市网络联合辟谣平台、山东教育电视台。
南通家长,您怎么看,欢迎留言!扫二维码关注南通名校在线,每天十分钟教育真经
长按关注狼山信息公众号
阅读:10万+
上拉无限加载最新资讯↑
苏ICP备19005062号-7
© 2024 狼山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