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二维码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原题呈现【2023江苏南通】请以“行走间,我发现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审题指导审题要抓住关键词。
很显然,“行走间,我发现______”这一文题必须抓住这样两个关键词。
首先是“行走”。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行走”的解释为“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从常规词义来思考固然是对的,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思考只能算是一种“低阶思维”,如果要提升一点儿让文章真正出彩的话,那就需要“高阶思维” ,也就是要深一层想到“心灵的行走”。
走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的历程,所以笔者认为这里的“行走”还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张票、一场旅途、一段成长。
在行走的过程中,要能够坦然地对待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珍惜身边的风景。
这样分析,那个“间”就有了支撑点,因为“间” 是“之间”的意思,包括来来往往的“行走”,不止一次的“行走”。
其次是“发现”这个动词。
最重要的是“发现”的过程,每“行走”一步,都会有所发现,所以“ 行走间”,笔者认为不是一下子就“发现”的,一定有一个过程,所以写作的重点是“发现”的过程。
文题的前半部分是写作的着力点,也就是文章的叙事点;后半部分是写作的着眼点,也就是文章的感悟点。
范文行走间,我发现美丽中国一觉醒来,两只巨型水泵被投进了门前的河塘,像是从天而降的巨兽,不动声色。
洗漱完上学的路上,身着连体雨衣的人们开始蹚进那片齐胸的浊水,沉积已久的淤泥在众人松软地踩踏中“咕咕”泛泡,好似吐槽。
是啊,这条臭水沟,荒得连鱼都快不高兴待了,村里的人谁不吐槽呢!“也不知道这是要搞哪一出!”我小声向父亲嘀咕道。
“估计是要冲浆吧。
”“冲浆?”我不免诧然。
“冲浆”的场景在记忆的沙滩上都快被时间的长流抚平了,蓦地听到这个词,恍若儿时玩伴久别重逢,让人心生澎湃。
晚上放学,远远便听到那两只巨兽的嘶吼,仿佛要将胶着的泥浆通通抽离河床。
工人们满面污垢,紧紧扎在河床上,怀抱粗笨的橡胶水管向堤岸上冲射着。
“这倒是取之于河,用之于河呢!”看他们将淤泥抽上来傍牢堤岸,我在心里默默点了个赞。
第二天早上,又是被巨大的引擎声吵醒。
可走出去一瞧,我不仅没有烦躁,反而有些兴奋,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水上挖掘机。
巨大的箱式履带正平稳地浮行于水面,强有力的机械臂缓缓探入河中,将滞于河底、漂于河面的杂物一一捞起,装进了一旁随行的环卫垃圾车。
“太棒了!”我忍不住拊掌欢呼,因这童年流连嬉戏的河流得到了拯救。
接连几天的清淤除杂,让这条荒臭了多年的河道重焕生机,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乡亲们,镇上决定美化我们的人居环境,预备在河道旁统一种上香樟树,现在需要各位将栽在河边的蔬菜、搭在河边的鸭棚通通铲除、拆除,希望各位理解支持啊!”村支书马伯伯将众人召集在村头,扯开嗓子动员着大伙儿。
“凭什么!我这鸭棚里下过多少蛋了,鸭棚拆了,我的鸭子养哪里去?”爷爷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硬骨头”,第一个在人群中叫嚷起来,众人随即纷纷附和。
眼瞅着马伯伯的呼喊渐渐湮没于鼎沸的人声,我悄悄钻进人群,拉出了爷爷。
“爷爷,你那鸭棚子为什么不拆了种树?”“孩子,种个香樟树对我们有啥用?有现成的鸭蛋吃不好吗?”“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不能光想着做乘凉者,也要去做做种树人呀!”终究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爷爷带头拆了鸭棚,乡亲们也配合地拿起了铲子……一条河道,两条河道,上学路上,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河道正被清理着,乡村的原色越来越鲜明,美丽中国的底色也越来越亮丽!行走间,我发现,美丽中国,就在我的脚下。
行走间,我发现了坚守的力量秋分时节,我行走在龙游河畔。
天空瓦蓝,温度正好。
河水流淌千年,渔舟自横苇丛。
轻嗅一缕艾草的的芬芳,倏忽间,一股怪怪的难以描述的味道扑鼻而来。
我知道,爷爷又像往年一样在发酵羊粪了。
走进细瞧,只见爷爷用粪车把已经晒干的羊粪小心翼翼倒入已经清空的大缸,待到达大缸的三分之二时,他便挑来河水掺入,而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发酵过程起码要三个多月,这是明年的肥料。
”爷爷说。
惊蛰刚过,我行走在屋后的自留地上。
奶奶又像往年一样在做营养钵。
她瘦了不少,整套动作明显不如从前干净利落了。
好半天工夫后,整齐排列的方阵才得以成型。
放眼望去,钵上的凹处好似一张张饥饿的嘴巴等待喂食。
“青椒、螺丝椒、茄子、西红柿的种子昨天已经在温水下唤醒了,这样出芽快些,电视上看到的。
”奶奶有些自豪。
清明到了,我徜徉在房前的庭院里。
春色宜人,在有机肥羊粪的滋养下,在爷爷奶奶的精心来坐下,各种瓜苗、蔬菜苗长势喜人,个个根粗叶肥,墨绿色的身躯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谷雨来了,我行走在临考的焦虑里。
天刚蒙蒙亮,睁开惺忪的睡眼,从二楼望去,只见奶奶佝偻着身子聚精会神于一棵卷心菜,我知道,她又像往年一样在手抓瓢虫。
抓完虫子,她又开始修枝剪叶、培根沃土……“第一颗果实下面的叶子一定要及时清除,它要抢营养呢!”这是奶奶早就向我普及的常识。
哦,杨柳风好软好软,杏花雨润湿的一切总是一片感动。
夏至未至,我行走至家里厨房。
餐桌之上,洗净的番茄红润饱满,新切的香瓜晶莹剔透,拌好的黄瓜在大蒜麻油的刺激下勾人味蕾,刚炒好的杭椒肉丝把整个屋子熏醉了……“乖孙女,吃得饱饱的,养得壮壮的,考得棒棒的。
”奶奶一脸慈爱地望着我。
“嗯嗯嗯,有些蔬菜的结果期比较短,过几天就没了,只能吃大棚里的了。
”我不无遗憾。
“往后可以吃到下霜,今年的种子是你爸爸买的省农科院旗舰店的,据说是搭乘神舟飞船在太空行走了一大圈,科研人员优选经多年培植出来的。
”奶奶还挺前卫。
我仰望太空,只见蓝蓝的天和悠悠的云,但能感受到一代农民坚守泥土的情怀和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
在行走间我发现美好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无论如何,请和我一样,保持乐观,永远相信美好即将发生。
——题记周四,闹钟准时响起,一骨碌爬起来,刚穿好衣服,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是我妈妈的电话,顿时紧张起来——昨天,因为腹泻,我陪她在医院急诊挂水到凌晨三点半才回家。
昨天晚上我下班到开发区家里,看她脸色还行,也关切地询问了,说不拉肚子了,我这才放心地到海门去陪读。
难道又不舒服了?接通电话,比我想象的更糟糕:妈妈告诉我,她夜里肚子疼得厉害,但是又担心电话吵到远在海门的我们,关键我们一时半会儿也赶不回,于是就打电话给住在开发区同一小区的表弟,让表弟送她去了医院,然后她一个人留在医院挂水,等凌晨五点有了公交,坐公交回家了。
虽然她尽量说得云淡风轻,我还是很慌——这么大年纪了,一个人真有点啥事,该怎么办才好!挂掉电话,连忙叫儿子起床,可是儿子躺在床上,哼哼唧唧,说头晕不舒服。
用掌心试试儿子的额头,好像略微发热,初三学生课务耽搁不得,狠狠心让他稍微缓了下就叫起了床,吃完早饭灌了一杯消炎药就送他去学校了。
怎么办?妈妈已经连续挂水两天还不见好转,再加上她之前肠胃一直有问题,估计要住院治疗,如果在开发区住院,我要上班,还要每天赶海门接送儿子,爱人正好今天要出差,这个光景,正赶上老家农忙,爸爸自然也没空过来。
想来想去,还是遵从妈妈的意愿:回如东看病。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我刚学着开新能源汽车,副驾驶上一直是有“师傅”的,这下子一个人送妈妈回如东还要去中医院,我有点胆怯。
于是,拨通了表弟妹的电话,没有任何犹豫,表弟妹就答应陪我走一趟。
学校里自然也要请假,本来我还答应要去10班帮忙代课的,连忙打电话给同事,请求再安排一个语文老师。
接电话的张老师知道了情况,亦是爽快地说:“没事儿,10班的课我去。
”从海门到开发区,接上妈妈,顺上表弟妹,顾不上作为新司机的紧张情绪,直奔如东。
到了如东中医院,正陪妈妈做着检查,儿子的班主任嵇老师来电话,儿子还是头晕,不舒服,有点儿发热。
怎么办,除非我有一双翅膀可以飞过去!只能跟老师说明情况,这会儿实在赶不及到海门。
过了一会儿嵇老师又打来电话,让放心,嵇老师已经从其他班主任那儿讨要了感冒药,让儿子在办公室先休息一课。
担心孩子会不会热度过高,普通感冒药降不了温,我尝试着用美团给儿子送药,可是试过才发现海门的美团没有开通这项服务,于是,厚着脸皮又打电话给儿子同学的妈妈,请她帮我买美林送到校门口。
热心的郭妈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放下手中的活儿,连忙帮我去了药店买药又送去了学校。
刚处理好一件事,手机又响起来,原来我自己班上的沈奕搏课间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之前的一块旧伤,刚结的痂破了,流血了。
正当我着急该怎么处理时,打电话过来的三班的陆老师告诉我已经送他去医务室看过了,重新包扎了,没事儿。
终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行走间,我发现了童年十四年仿佛就是一瞬之间,恍惚之间就过去了;十四年仿佛就是一场短跑,转瞬即逝;十四年仿佛就是一场洪流,滚滚而过。
阵阵麦浪,滚入我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忘不了,外婆给我搓的那把青麦。
外婆牵着我的小手,走在田野间的小路上,那时的小麦格外地翠绿。
我和外婆走呀走,有时外婆还会背着我呢,坐在外婆肩膀上的我看到那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时,总会惊叹地“哇”的叫一声。
我们走累了,就会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这时外婆就会拔掉一棵青麦,用手轻轻地将果实的外皮搓掉,最后再一股脑地塞到我的嘴里。
清嫩的麦粒吃起来十分的柔软,不敢想象,这种美食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那么坚硬。
青麦比我吃到的任何食物都要美味,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外婆吧!再回到当初我和外婆休憩的地方,那曾经承载我无数次的老朋友竟然消失了,走吧!往前走吧!时间回不去了。
时光荏苒,娓娓而谈小时候,我经常在外婆把席折成三角形并放在太阳底下晒时偷偷地钻进去,把我的玩具运进去玩,一玩就是一下午,等到外婆收席的时候,她竟然对着席下的我细语道:“小淘气,出来吧!”里面的我仍然不相信已经被发现了,还在捂着嘴偷笑,当外婆把席一把掀开时,我就对着外婆“哇哇”大叫,外婆笑了,慈祥的笑脸变成了一朵菊花,我也跟着笑了。
现在的我看到那条席子也只能叹气了,想进去可体型太大,钻不进去了。
就在我愣神时,一句“小淘气那么大了,还想着去玩呢!”把我点醒了,回头一看是外婆在笑,我也笑了。
多么希望我可以不再长大,不再前进,那样就可以回到童年的那方天地了。
皎洁月光,恍如从前小时候的夜晚,我经常出门溜达,尤其在那月影如璧的夜晚,虽然我接触不到那月光,但月光洒在我身上却令我感到了快乐。
夜间的小路总是被昆虫占领,我走过时,总会有蝼蛄或蟋蟀或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小虫子从我身旁飞过,可我却不怕,那只是可爱的小虫子啊!走累了,就会不自觉地演示看过的古装剧里的招式,在别人的眼里,幼稚地令人发笑。
现在想想,那就是天真,幼稚的我啊!昨天我看到月色那么美,就想着出去转转,走到那熟悉的小路上,我那沉浸在紧张学习中的大脑终于放松了。
走在路上,这一切都没有变啊,拦路虫还是那些拦路虫,月光还是那样的皎洁,只是我的勇气,天真,幼稚,全都没了。
一片片的童年碎片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什么要走得这么快啊?就这样把童年甩在身后了?”我不禁伸出手去,想抓住从前,可它悄悄地从我手中溜走了。
十四年在我行走间过去了,随它一起离去的,还有我的童年?我那回不去的童年?不,我的童年并没有离去,它只是停留在我的脑海中,停留在我的内心深处。
行走间,我发现了努力的意义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总会感觉自己很辛苦,很想放弃。
但有时我又想,上坡路才会让我们感觉辛苦,走过去,才会遇见柳暗花明。
努力,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每天晚饭过后,我总是会下去散散步,每次总能遇上些有趣的事。
今天,我和表弟连推带拉,加上妹妹在一旁连珠炮式的催促,终于把奶奶拉下去了。
走在一条林间小道上,四周蝉鸣不断,空气十分清新。
旁边有一条小河,河中还有鱼儿吹着泡泡。
枝叶间还能看到月亮,弯弯的月牙像姑娘的细眉,悬挂在天上,旁边的星星,犹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闪啊闪啊。
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蝉,还只要没有脱壳的蝉。
树上的蝉大都早就成年了,抓住也最多养一个星期,但没脱壳的就不一样了,这种时期他们才刚刚出洞,进入青春期,还能养很长时间。
“快看,我找到一只还没蜕壳的呢!”妹妹大叫起来,她指着一只在树上的蝉,我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发现这只蝉背上有一条裂痕,原来是一只快蜕壳的蝉。
表弟正准备将它放到准备好的箱子里,我连忙阻止了他,如果现在打扰它,它就活不下来了。
我们像观众一样,在旁边一声不吭地观看它的脱壳表演,那条裂痕又变深了,蝉趴在树干上仿佛在痛苦地挣扎。
渐渐地,裂痕中钻出一只小脑袋,小脑袋是乳白色的,只有那两颗眼睛,如黑珍珠一般嵌在乳白色的脑袋上。
我们为它松了口气。
渐渐地,那对钩子似的前爪也抽出来了,但软弱无力,只是弯曲着不动。
它的翅膀还没有出来,我感觉蝉好像快不行了。
它一动不动。
我真想帮它一下,刚伸出左手,就被奶奶拦住了。
“不要碰它!只有它自己努力着挣脱出来,它才能健康地活下去,才能涅槃重生。
”奶奶一脸严肃。
“你这时帮它,实际就是在害它。
”我赶忙缩回了手。
好像是积蓄力量一般,它又开始动了。
慢慢的,慢慢的,它在用自己最大的力气伸展着,它并没有放弃最后的一点力量。
渐渐地,渐渐地,它将自己的身体一点一点地抽出来,我们已经看见了它的翅膀,那一双翅膀就像透明的白色披肩,柔软有韧性。
终于,它将自己从那个壳中完全拔了出来。
我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我们注视着这个倔强的小生命,为它的坚持震撼了。
大家不约而同地给它举起了大拇指。
没多久,象牙白也变成了棕色,就像所有树上的蝉一样的颜色。
它彻底完成了生命的蜕变,越爬越高。
面对这一生命的奇迹,我们都沉默了。
本来,我们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抓住它,但,我们谁都没有这么干。
并不是因为嫌它太老,而是因为它用努力给自己争取了生存的机会,它的努力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今天,我们虽然空手而回,但我们的心里却满载而归。
因为,我们目睹了一只蝉,用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别人的尊敬,这不就是努力的意义吗?行走间,我发现,努力是生命最美的姿态,你说呢?行走间,我发现了诗中乐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夏日的傍晚是美丽祥和的。
那无限的风光,是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找寻的;那惬意的生活,是要亲身去感受的;那蕴藏着的情感,是要用心去体会的。
行走在自然之中,我发现了诗中乐!漫步在田间的小道上,吹着夏日的晚风,欣赏着这自然之景。
抬头,看!“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视线下移,是生机勃勃的庄稼,有“金色玉米熟,田间香气浓”,“玉米田里黄,万顷金色浓”的玉米士兵排排站立;有颗粒饱满,可能会迎来“煮豆燃豆萁”的命运的大豆;有因“头”重而弯了腰的“十里西畴熟稻香”的水稻。
低头,顺着脚下的路,去张望诗和远方。
田野!诗中常有的田野啊!在行走间,我终于发现了诗中你的乐趣!移步到池边。
清凉的池水澄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着,这不正如柳宗元所描写的一样嘛!“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池中此时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知会不会有“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看!那是什么一跃而进?哦!是穿着绿色斑点衣服的青蛙啊!它是要去找它的蝌蚪宝宝们了吗?不知道,谁又能知道呢?哇,快看那头!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画面呀!行走在池边,我发现了诗中乐!天色渐晚,我回到家中,“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仔细听——这不只是蝉鸣呢!是大自然的交响乐!青蛙鼓手站在荷叶舞台上,用他的激情,奏响鼓乐;高音歌唱家——蝉儿小姐,对着树林深情演唱;那不知名的调音师,躲藏在低矮的草丛中,弹出琴声般悦耳的伴奏。
大自然的音乐队啊!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是科技仿造不出来的!是独一无二、不可超越的!听着这和谐动听的乐曲,我不禁想到了辛弃疾的一首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他形容得多么贴切啊!抬头,“七八个星天外”,深蓝色的天空中,无数颗星星闪耀着,我浮想联翩:“怀抱玉兔的嫦娥会不会和太空女教师王亚平有一场美丽的邂逅?”人月交相辉映,这一片深邃的夜空应该比辛弃疾所看到的那片星空要美上千万倍吧!行走间,我发现了诗中乐!这“偶然乘兴”所观的夏景,让我体验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乐趣,领悟了古人写诗的真谛——诗中乐源于自然中,会意于心灵间!为考生祈福,欢迎文末留言!更多资讯请扫二维码关注南通名校在线,每天十分钟教育真经!为考生点?和在看 ❄
长按关注狼山信息公众号
阅读:10万+
上拉无限加载最新资讯↑
苏ICP备19005062号-7
© 2024 狼山信息网 版权所有